本周,宜信靠《人民日报》的"开天窗"广告火了一把。
在"传统媒体将死"的舆论背景下,宜信却一口气买下了《人民日报》的一整版广告页面。广告大量留白,创业的文案切合当下热点,一经发出便迅速被网友刷屏,这张中国最冷艳高冷的报纸又被"玩坏了"。
一、宜信的"开天窗"式广告的动机
通过《人民日报》来标榜身份,更易取得客户信任
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,市场一直都是鱼龙混杂的状态,这两年卷款跑路的p2p企业也很多,媒体方面的批判更是一直都没停过。所以可以想象这种类型的公司能有什么好名声?!小编曾有幸在类似互联网金融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,所以非常清楚他们获得客户的信任是件多么难的事。太多跑路的p2p公司,我们对于这个领域已经普遍抱有戒心。消除这种戒心显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但通过和权威媒体合作或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。对于行业领头羊宜信来说,《人民日报》作为最具权威性的媒体自然是要重点拿下的。
所以,我们也可以看到,《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上周六一发布,周一《人民日报》上就出现了宜信充满情怀的"开天窗"式广告,大有"流浪孩子终于找到家,我想要大声告诉全世界"的感觉。显然,这会让大家相信最起码宜信可能没那么容易跑路。
到位的信息传达
《人民日报》的阅读群主要是政府官员、企事业单位员工。这些人都有着一定社会地位和财富积累,在社会上也有相当的影响力,他们也都是宜信的重要潜在客户。从这个角度看,这次广告投放,最起码在人群选择上应该还算是比较精准的。
做到了这一步,无论此次"开天窗"式广告在社交媒体上能引发怎样的"二次传播",成功对于宜信来说都是必然的了。当然,这次广告的效果并不止于此。
"壕"出来的"二次传播",让宜信又火了一把
同时,大家还发现国内最会玩创意广告的《南方都市报》在同一天也刊发了以宜信为主体的"借条广告"。对,又是一整版的广告页面,又是"开天窗",豆腐块大的地方就能说清楚的事情,人家非要用一整版。如果说vivo留白是"苍白的语言说不出vivo的美",那宜信的留白只能用"豪"来形容了,太豪啦。
《南方都市报》刊发的"借条广告"在创意呈现方式上更加大胆。"敢2"体比较符合这个80、90后个性,也符合"大众创业,万众创业"这个时代的特征。"敢不敢做自己,敢不敢与众不同,敢不敢做别人眼里的那个2"。"敢2"可谓是年轻人心中的呐喊,宜信算是赚足了话题。
"豪掷"出《人民日报》和《南方都市报》两面广告,文案传达的核心思想都是"响应时代,支持创业"。而且一严谨一活泼,"身份标榜"和"舆论话题"两不误。在加上报刊本身、"豪"式广告投放策略,宜信真是想不火都难。
在传统媒体上的广告投放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样的效果,在所有人都觉得传统媒体没什么价值的时候,宜信又给我上了一课。真的或许有时候新的东西来的太快,让我们一下子变的不知所措,于是只顾着去追着新事物,生怕落后于人,却忽视了传统事物的价值。表现在媒体上似乎也是如此。
二、传统媒体的价值在哪里?
更高的内容质量
在长期积累和传承之中,传统媒体在新闻信息采集、加工和传播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、流程、标准和机制,虽然这一套东西带有传统媒体固有的单一乃至僵化的缺陷,但不可否认的是,它对提高媒体内容的专业性。而无论形式怎样变化,高质量的内容永远都是媒体的安身立命之本。
新媒体无法比拟的权威性
社交媒体中,我们都是"编辑",谁都可以来说话、发布信息,但权威性呢?较低的门槛使得内容的质量层次不齐,甚至有很多虚假信息在上面。权威性很难和传统媒体先比,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宜信会在选择在《人民日报》这种官方媒体上进行广告投放吧。"人人发布""人人参与"是新媒体的优势,他可以让话题迅速传播,但也成为了它权威性的致命威胁,二者甚至有着难以调和矛盾。
更到位的信息传达
跟新媒体多且复杂的信息相比,传统媒体的内容精而少,信息传达更容易到位,也容易被记住。一些特定内容、针对特定受众的广告,甚至通过传统媒体投放有可能比在新媒体上投放效果更好。例如,电视覆盖广泛,电视受众数量要高于网民数量,在电视上投放公益广告、企业形象广告、品牌广告以及针对中老年和农村的商品广告,效果就可能好过网络广告。
对于这些,宜信应该看得很清楚吧!
传统媒体的未来:传统媒体"质"+新媒体"量"
虽然在这个"无话题"不火的时代,传统媒体已渐渐没落,但它高质量的内容以及权威性依旧是新媒体很难替代的。
未来传统媒体的价值在哪里?或许宜信的"开天窗"式广告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思考方式--用传统媒体来发布内容,再通过新媒体较强的互动来引爆话题。这种"陆空联合打击"的方式真的可能会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。但二者究竟可以如何结合,未来又会出现怎样更有趣的玩法?让我们拭目以待。